勇於顛覆,不斷突破 搭起東西建築橋樑的巨匠—磯崎新
2019-07-02


資料提供∣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、Arata Isozaki 資料整理∣Alan

   

並不意外的,向來擁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普立茲克建築獎,2019年獎項得主為日本建築師磯崎新,他同時也是繼丹下健三、安藤忠雄、伊東豐雄等人之後,第8位來自日本的建築師。磯崎新早已是國際公認非常重要的後現代主義代表大師,曾擔任普立茲克建築獎首屆及其後四屆的評審委員,其職業生涯一路走來獲獎無數,除了日本建築學會獎以外,更曾奪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、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皇家金獎、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軍官勛位、西班牙公民功勛大十字勛章、義大利國家勛章、佛羅倫斯雙年展終身成就獎,並當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與美國藝術文學學院名譽會員,以及日本藝術院會員,建築成就備受歐美多國肯定,如今再度拿到普立茲克建築獎,對他而言算是遲來的榮耀。

  

歷經核爆思考建築發展方向

磯崎新於1931年7月23日出生於日本九州島大分市,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。1945年,美軍於廣島及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,巨大而恐怖的爆炸記憶相當程度影響他的建築理念,磯崎新曾說:「核爆發生後,我的家鄉毀於一旦,觸目所及盡是滿目瘡痍,建築物也被摧毀殆盡,彷彿整座城市都消失無蹤,所以我對建築最初的體驗是一片空白,不過也因此讓我開始思考人們該如何重建家園與城市。隨著年紀漸長,後來我更體認到建築的命運是短暫的,但應讓當前使用的人們感到愉悅,無論是那些偶然路過或是生活在周遭的居民。」

  

不斷變化成為一生專屬風格

1954年,磯崎新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,在1987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丹下健三的帶領下,逐漸踏上成為優秀建築師的道路,並於1963年創立磯崎新設計室〈Arata Isozaki & Associates〉,此一時期,歷經盟軍占領結束的日本已然恢復國家主權,舉國上下致力於物質層面的重建,磯崎新表示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,所以無法安於單一風格的建立塑造,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,矛盾的是,這也成為了日後專屬於他的風格。

   

建築成就跨越國際藩籬

磯崎新早期的作品足跡從家鄉起步,在九州與福岡都規劃了許多建築,並迅速擴展至群馬、大阪和東京。他職業生涯早期的重要作品包括大分縣立圖書館(1962-1966,日本大分),1970年世博會節日廣場(1966-1970,日本大阪),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(1971-1974,日本群馬)以及北九洲市立美術館(1972-1974,日本福岡)。邁入80年代,磯崎新展現出超越同儕建築師的全球視野,有力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建築交流對話。他憑藉首座海外項目—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(1981-1986,美國加州)一舉成為國際建築界的領頭人物,後來陸續完成超過100件海外的建築委託案,包括:巴塞隆納聖喬治宮體育館、迪士尼總部大樓、深圳文化中心、都靈冬奧會冰球館、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、卡達國家會議中心、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、湖南省博物館等。

   

典範的創造者

多年來,磯崎新的影響範圍級建築作品已擴展至全球眾多國家,涵蓋各種不同的規模與類型,本屆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也表示:「磯崎新是當代全球建築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,在不斷的探索中、不畏變革,勇於嘗試新思路,從不安於重複現狀,他的作品不僅基於對建築本身的深刻理解,更是基於對哲學、歷史、理論與文化的深刻理解,其設計融會東西,絕非模仿拼貼,而是另闢蹊徑,最終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建築典範。」

身為2019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,磯崎新可謂實至名歸,相信在他有生之年,其建築作品仍將不斷突破當代人們的理解與想像,繼續替建築界樹立一座又一座嶄新里程碑。